給媽媽的學測二階考試經驗分享

聯考制度是在2002年廢除的,表示最後一屆聯考人現在是35歲左右,也表示現在的青少年媽媽應該都沒走過新的大學入學制度。這次陪我家姊姊經歷這個過程,稍微懂了一些,有些心得可以分享。

高中三年把書讀好,成績衝高就夠了嗎?

經歷聯考制度的我們,是不是都以為把高中三年的書唸熟,學測一階段考個好成績就行了。更有甚者,是不是也有人高一高二都輕鬆度日,高三才加速衝刺?新聞不是常有什麼滿級分有幾個啦,考上哪裡啦,等等的。感覺上這個學測分數是決定落點的關鍵啊 ?!

這次我才知道,第一階段的分數只是把小範圍的定位訂好,也就是說,學測成績只能大致決定你會落在哪幾個校系,只表示你拿到了進去的門票。但最後是否真能錄取,還有另一番硬仗。我腦中的影像有點像這樣:

一階成績決定你能進到哪個範圍,選填哪六個系

第一階段成績大概決定你能不能進到這個圓圈圈的範圍,但不能靠成績進到圈圈中的誠品敦南店,甚至旁邊的明曜百貨或遠東SOGO也不是靠成績可以決定的。( 什麼比喻?! )

靠著第一階段的考試成績,你可以選填六個系。至於這六個系怎麼選,每個系的篩選標準不一樣。檢定標準看各學科成績,各學科要求頂標、均標、底標等,各有不同。接下來各學科會有不同倍率來篩選,篩選倍率代表了篩選順序,決定哪些人可以進入二階甄試,有些先看國英數合計,再看社會科;有些只看英數合計,依此類推。

各系依其需求選人,考生要配合自己的得分,參考 (其實沒有很準的) 去年錄取分數,謹慎選出可能能進入二階的六個系。

二階進入筆試、面試、書面審查資料的考驗

經過篩選之後,可能有人選填的六個系都能進入下一關,有人只剩一次機會,有人在這階段就 bye-bye 了。第二階段進入筆試、面試、書面審查資料的考驗。這簡直是鬥智鬥力的一場競賽,姊姊就有高分但六個都沒上的同學,本來我以為是因為她都丟頂大的高分系,但是聽下來她並不是都挑戰高分志願,真的搞不清楚。。。

我家姊姊沒有選擇需要筆試的校系,所以只能分享面試和書審的經驗。這裡要提醒,姊姊也有同學是六個好系都進入二階,但是沒繳面試報名費,只剩指考一途了。奶奶聽到的時候說,哎呀,她的爸媽怎麼沒幫忙留意。冤枉啊!現在的制度太複雜了,若不是姊姊要我們去匯款,我們真的搞不清楚啊!

二階甄試的計分權重也是各系不同,我們有兩所都是學測成績佔50%,有一所是書審佔40%,面試 (其實是座談) 佔10%;有一所是書審20%,面試30%。我到這時候才恍然大悟,學測這兩年半唸的成績真的只是入場門票。除非是低就,不然能進到第二階段同校系的人,成績都差不多,三倍的名額要再挑出正取備取,就靠書面審查資料和面試表現拼高低了。

書面審查資料怎麼準備?

書面審查資料涵蓋的內容大致是

  • 簡歷
  • 自傳
  • 申請動機
  • 短中長期讀書計畫
  • 獎狀、檢定等各式證明

要製作備審資料前,最好先想過一遍個人特質、接下來想走的專業領域、學校課程是否與前述兩項相輔相成。

這些事,我覺得都不是在一月底考完,四月初上傳資料,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可以想清楚。難怪姊姊的家教老師在考試前半年,就常常叮嚀她要開始研究大學校系,找出自己有興趣的目標。如果在考完學測後,選填六個科系時再研究,時間有點晚。如果這六個校系選得太分散,例如又有藥學,又有資管,又有財政,小孩可能根本搞不清楚各系要唸些什麼、未來可能從事什麼工作,在準備申請動機和讀書計畫時,可能自己都搞不清楚,不要說還得去說服教授,為什麼要選你。

我覺得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,爸爸媽媽平常就可以開始跟孩子聊職涯發展了,至少各學群大致的學習方向、未來發展。其實我都沒做到,所以才有點後悔。唯一值得慶幸的是,姊姊算是靠自己的實力,我們因為搞不懂,就完全沒參與。還有就是小孩有自己的邏輯,我在半途想提供意見時,她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,也來不及更改。

我發現有一個很用心的網站,提供 二階考試經驗分享,好多熱心的孩子提供自己的經驗來分享,資料很完整,值得參考喔!

什麼時候才能確定學校?

今年是一月下旬考試,三月底公佈進入二階的名單,四月底陸續公佈各系正取狀況,到五月下旬才會完全底定二階錄取名單。時間長達四個月,孩子一顆心懸著,真是折騰大家了。

只有學測一條路嗎?

除了學測之外,還有指考 (類似當年的聯考)、繁星推薦,還有特殊選才這幾個入學管道。我有一個好朋友,對小孩的教育非常用心,也很有自己的想法,一路讓孩子唸實驗學校。每次聽她說到小孩的學習歷程與活動,都覺得很有意義也很有趣。本來以為只有出國一途了,沒想到意外得知特殊選才方案,在激烈的競爭中也脫穎而出,申請到頂大的科系,媽媽一路以來的堅持,到這時候才放下心。

前面說的這些,以後還適用嗎?

我家姊姊說,我上面講的那堆比較適用即將升高三的孩子,至於再接下來的孩子,應該是採108課綱,據說不需要特別準備書面審查資料,而是每學期都會有「學習歷程檔案」,目的是希望推動考招連動,把學習歷程檔案當做升學參考。

是的,我好不容易有一點點了解學測這套制度,接下來換我家弟弟的時候,又不一樣啦。不過有了這次的經驗,我應該不會再放牛吃草了,會多花點時間研究,讓弟弟早點有概念。

在〈“給媽媽的學測二階考試經驗分享”〉中有 8 則留言

  1. 推甄錄取 先預約指導教授
    考試錄取 找指導教授較吃虧
    清大有些研究所還有個特色 以考試進入的學生 還是要書審大學時在校成績

  2. 學測 主要看學測成績 次看高中成績
    至於令嬡 未來的研究所 主要看推甄(至於考試入研究所已經變非主流)
    推甄採大1~大3在校成績 推甄約在大4初開始 12月公布

    1. 哇!感謝專家指點。我還真的沒想過現在就可以先研究學測一階篩選標準。而且也不知道研究所是推甄,還以為就是我們那個年代四五月的研究所考試呢!

  3. 大概4A1B 就可能上頂大了 平均約在中字輩
    努力點 清交成 次熱門科技(機械 化工 土木 ….)
    如果英文好 可沾上熱門科技(電資)
    如果單科特強 可選學測只採1科 如 國 英 數 則須強化面試資料

  4. 台灣人無法放開 所以聯考制度一直存在 只是改名為指考(不考三民主義)
    至於學測 其實只要一階通過 大概就考上
    有因只能選6個志願 所以很多大學 只有團體面試 成大電機都備到200
    如果貴公子 成績不優 可考慮研究學測 研究一階篩選標準
    以後可選的志願廣
    以上建議

  5. 謝謝分享,小兒剛好正值高二升高三,希望能在此時多探索自己的興趣及未來的志願。

    1. 有妳這麼用心陪伴,孩子一定能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探索未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