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描課(2) 人像 |熟能生巧?

更新日期 2020-11-05

左邊這張,老師邊改頭髮畫法的時候邊說:妳看,這個頭髮,推過去的頭髮很短,所以會看到一點頭皮。 然後這種捲毛,可能有擦一點髮膠讓它站起來。。。

從小到大,經常被指派或遴選擔任小老師或班級幹部,但是從來沒當過學藝股長,完全沒有藝術細胞,也從來沒想過怎麼仔細地去觀察週遭萬物。

可能因為工作的關係,在數字分析上,在流程細節的掌握上,越來越重視細節,越來越能有自己的觀察和評斷。但對人的觀察,對週遭事物的細節,還是處於一種 “過得去就好” 的態度。

經過畫畫課的訓練,為了聽懂老師說的,為了畫出感覺,就會更注意細節。這幾個月下來,連聽小孩的家教老師說話時,都會不自主的分心,盯著人家臉上的陰影看。先是觀察大塊大塊的面積,隨著素描課的進度,進階到盯著人家的耳朵,鼻子的光影。。。這才忽然發現,看了幾十年的人臉,妳以為再熟悉不過了,眼睛、鼻子、嘴巴不就那樣。再深入觀察,原來有這麼多有趣的面向,以前從來沒有注意過耶!

我們年紀越長,見過的事物越多,就會自動的設定刻板印象。面對人,人家還沒開口,我們可能就自以為知道他下一句要說什麼。人家可能一個眼神,我們就覺得人家心裡一定是怎麼想的。

這幾個月在反省團隊工作成效時,重新反思到,隨著團隊成員年資越來越長,做得越久,腦袋裡的模板越多。好處是遇事不需太多時間就能找到解法。隱患卻是:工作變成自動駕駛模式,遇到A狀況,自動套A模板,碰到B問題,絕對是B解法。但是,真的嗎?如果拿A模板套到B問題,或者直接掏出C流程呢?或者仔細想想,真正的問題出在B嗎?還是根本是Z?

工作上一直碰到有某些職務,人員留任率太短的問題。但是我也一直懷疑,留任率應該是有限期的吧?在這麼快速變動的年代,3-5年就算不換公司,也應該要換單位;就算不換單位,也應該要換負責的專案。

記得老闆多年前告訴過我,想換工作一定要考慮到三支腳:公司、職務內容、產業類別。這三支腳一次只能動一支,才不會在新角色上站不穩。

時至今日,我反而覺得,不能讓三支腳永遠是這三支。要保持彈性與競爭力。得要一段時間就換支腳,才不會發芽生了根,永遠動不了。

在〈“素描課(2) 人像 |熟能生巧?”〉中有 2 則留言

  1. 很棒耶☝️我喜歡這樣的思考,因為問題不能是自動駕駛能解決,才有價值🤭

    1. 而且一旦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,會有重新活過來的感覺喔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