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課 第三篇 – 投資工具

更新日期 2021-04-14

前情提要 : 本系列文章共三篇,為施昇輝先生所著 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課 摘要與讀後心得。本篇為最重要的第三篇。若有興趣, 可往前閱讀第一篇第二篇了解更完整的內容

因為覺得施昇輝老師這個投資方法很實用,決定好好研讀,還做筆記。前面兩篇寫完覺得這本書確實淺險易懂。但進入第三篇就開始後悔了啦,因為書中開始出現殖利率、K值、D值,感覺好像在看天書😱。不過老師的用意是希望稍微說明,讓我們有概念,就算不理解,最後只要能記得什麼時間點該買賣 0050/ 0056,就可以開始樂活投資人生了。

前面兩篇分別打通理財任督二脈,和說明理財和投資的不同,這一篇就正式進入投資方法的說明了!

第 14 課 買股票比買基金容易 – 基金該怎麼投資?

老師說買股票比買基金容易多了, 因為大家都知道股市中最穩定的幾家產業和公司:台積電、台塑、國泰金…, 買這些股票不用看財報也不用做功課。但是買基金是把錢交給所謂的專業經理人來投資,可能的風險包括基金經理人跳槽、投資績效不穩定,或惡意傷害投資人權益。如果非買基金不可的話,老師給了三個建議:

  1. 不要買不熟悉的基金
  2. 不要買有匯率風險的海外基金
  3. 非買基金不可的話,就去買 ETF(指數型基金)

老師跟巴菲特一樣建議 ETF(指數型基金,又稱被動式基金)。它跟由基金經理人選擇的主動式基金不同,在於 ETF 是透過精密計算的持股成分和比例,和所連結的指數做到幾乎一致,也就是被動的貼近指數走勢。也就是說,ETF 幾乎就跟大盤相同。老師有提醒,買ETF不是穩賺不賠,只是如果大盤跌,ETF 虧損的情形和大盤跌幅會非常接近,比較安心。

第 15 課 股息殖利率不是越高越好 – 個股該怎麼投資?

上一課說到買股票比基金容易,那麼個股應該怎麼選擇呢? 買股票的獲利來源有兩種,一個是買低賣高賺差價,另一個是公司獲利配發的股息。老師說正確的觀念應該是:先考慮領股息,再考慮賺價差。所以個股的選擇,應該先找尋能每年穩定配息的公司,如果它還有很大的價格波動,讓你賺價差,就更完美了。

這邊介紹了 股息殖利率,就是股息除以股價。例如:配息5元,股價100元,股息殖利率就是 5%。股息殖利率越高越好,但在選個股時,不能只看某一年的股息殖利率來挑選,有可能它的配息是不穩定的。另外,也要注意萬一發放股息之後,這支個股無法填息,股價加股息可能還比你當時買入價格還低,所以買個股一定要考慮公司的未來性。需要花很多時間來定期檢視,汰弱留強。

第 16 課 買股票該用基本分析?還是技術分析??

基本分析就是用財務報表,來判斷一家公司經營得好不好。最重要的兩張表,一是資產負債表(公司在某一天值多少錢?)和損益表(公司在某一段期間,賺或賠多少錢?),財務報表裡包含了各式各樣的財務比率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看每股盈餘,這個數字是越高,代表越值得投資。另一個可以參考的數字是本益比:股價/每股盈餘。本益比低表示股價被低估, 上漲的機會就高。但是因為不同產業的本益比不同, 又不能單純用本益比來挑股。

因為用基本分析去挑選個股,實在太難了。所以有另一派投資專家就不管個股,而是用技術分析找投資的時機點。主要是靠著不同的 K 線組合,判斷未來趨勢。KD 值越接近 0,股價位在相對低檔;越接近100,代表股價在高檔宜獲利了結。但是老師說很多個股容易受到人為操控,或者被想像空間影響漲跌,所以技術分析也不是適合的投資方式。

第 17 課 千萬不要再選股

看到這邊真有點失去耐心,怎麼什麼都不對啊?到底要怎麼投資?老師給的建議竟然是:不要選股。

重點來了。施昇輝老師在這一課裡,說明了這個完全改變他人生下半場的決定。他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,覺得自己怎麼跟一般散戶一樣輸給大盤,就頓悟出:打不過它,我就跟緊它。(好啦,其實他不是這樣敘述,不過我看起來就是這意思。)

從此以後,他就只處理這兩個標的了。

  • 0050 「元大台灣50」:由台股前50大市值的股票組成的基金,透過持股比例設計,讓它和大盤指數的漲跌幅度幾乎一致。每季重新檢視名單和持股比例。股價較活潑,可賺價差。
  • 0056「元大高股息基金」,市值前150名的公司中,未來一年預計股息殖利率最高的前30名的股票所組成。每半年定期檢視。股價波動不大,適合存股領股息。

選擇這兩個標的是因為,選擇個股除了公司本身的經營風險之外,也有可能會碰到產業風險。而 0050/ 0056 涵蓋各大產業主軸,能避免單一公司經營風險,又能避免落入個別產業循環谷底,可以做到風險極度分散。

萬一不幸套牢,個股解套的機會還是比「指數」小很多。絕大多數個股一旦跌10%-15%,一定要停損,千萬不要想攤平,唯有 0050/ 0056 不必停損,最好是繼續往下買好買滿。

第 18 課 買股票應該長期投資?還是波段操作?

幾乎所有的理財專家都認為「長期投資」才是正確的,但老師說他覺得應該要考慮投資人進場時間,以及買什麼股票。如果是在股市高點才進場,有可能碰到行情反轉,是有機會被套牢的;如果沒有精準眼光,能挖掘到值得長期投資的標的,也很難安心抱長久。

7000點以下,長期投資;萬點以上,波段操作

既然如此,前面提過的 0050,可以長期投資嗎?如果是在 7000 點以下,就長期投資;如果指數來到萬點之上,用波段操作的方法,就可以多累積幾次的獲利。這邊都沒有提到 0056,我先劇透一下好了。基本上 0056 是領股息用的,抱著長期投資。

第19 課 買賣股票,就是這幾個字

底下這幾個字記熟,前面的都看不懂或忘記都沒關係。

大盤日K < 20, 買 ; 大盤日K>80, 賣

空頭市場 大盤日K<10, 買; 大盤日K>70, 賣

(如何判讀進入空頭市場:大盤跌破季線超過一個月)

這一段老師是請大家看 Yahoo 首頁的「股市」、「大盤」、「技術分析」找到「KD,J」,然後教大家怎麼看後續的漲勢或跌勢。( K值的藍線如果從低檔往上,穿過代表D值的橘線,就代表漲勢確立,這時候買進就沒問題了。相反的,藍線的K值向下,穿過代表K值的橘線時,就是跌勢確立,這時候才應該賣出。藍橘沒相交時,應該是不急著買賣的 )。雖然這段有點長,但是他解釋完以後又說他只看K值不看D值,因為如果要等到局勢這麼確立才行動的話,漲跌的空間已經很小了,乾脆低檔勇敢買,高檔灑脫賣。

我讀到這裡,只有點頭如搗蒜,趕緊抄筆記的份。沒想到老師自己提了問題:第 16 課不是說技術分析沒有用?對!所以這個口訣只能用在 0050 的操作,不可以自己亂套到其他個股。

這套方法這麼厲害,為什麼還是有人沒賺到錢呢?因為 紀律 這種東西,有時真是違反人性啊!日 K 會掉到小於20,一定是很多利空消息造成。我們大家心裡的OS一定是:“市場大環境不好、股價一直跌,萬一我買了沒反彈,反而繼續下跌….要不要等再低一點再買?” 我自己在實驗的過程中,有好幾次都想,萬一後面再跌,我就沒子彈了….才猶豫一天,指數就上去了,常常在吃後悔藥。。。

是不是需要盯緊大盤日K 呢?老師說不用。因為 0050 的股價不會大漲或大跌,睡前看一下,隔天再買賣都來得及。我自己好幾次的經驗,反而是盯太緊,手太快,日K值一到就動作,反而少賺或買貴了。(不過老師說沒有人可以買到最低或最高,有買到比沒買到好。)

第 20 課 買股票一定要有大不了套牢的準備

這一段我看老師說過很多次,但一直無法理解。趁此機會把它弄懂。老師分享了他在2015年的經驗。在典型空頭的情勢下,一時不察,三次日K小於20,他都買進。後來雖然曾出現日K>80,但股價比他買進時還低,賣了就賠錢了。後來K一直低於80,就套牢了。他一共有300張。本來是做好長期抗戰,打算一個月賣一張,再加上領取的股息,來應付他和太太的生活費。計算下來套牢25年都不怕,結果才一年就解套啦!

為什麼0050可以做到樂活套牢?

  • 每年都能配發穩定的股息,而且還都能填息
  • 絕對不會下市變壁紙

第 21 課 買賣股票,紀律比判斷重要

前面施老師花了很多時間,告訴大家不要靠大腦判斷,因為要判斷,需要蒐集資訊,但是資訊的來源又太分歧。最後判斷常常又落入「感覺」。依據紀律就像遵守紅綠燈,不需要思考,只要依據指標行動。老師強調這個紀律可以適用股市任何點位、但只適用在 0050,一定會有買在高檔被套牢的時候,這時候可以選擇套牢領股息,也可以停損出場。

老師舉了幾個在臉書 樂活分享人生 粉絲頁的網友留言分享,來說明遵守紀律不像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啊!

  • A:要先觀察幾次,這樣比較有信心
  • B:每次都不敢買,怕會跌到K<10
  • C:克服不了「該賺沒賺到,又跌回去」的恐懼
  • D:日K=25 就先買了,怕等不到20

老師說這就是人性的三大弱點:貪婪(想賺更多再賣)、恐懼(想等更低再買)、僥倖(看到一路上漲,覺得明天有漲,還是會賺,不會那麼衰,明天就跌了。

重點是買得到比買得低重要。少賺總比不賺好。

第 22 課 好好工作,傻傻存錢,然後就買……

0056 出現了!老師說就好好工作,傻傻存錢來買 0056

『好好工作』:施昇輝先生真的跟一般教投資的大師不一樣。別人都是說,因為這樣那樣厲害的投資方法,所以他們早已財務自由,每天都可以做自己愛做的事,不被工作綑綁。但是施老師卻說:「工作是正餐,投資是附餐」。用老師教的方法,不能讓你買豪宅、也不能短期內就達到財務自由。他說的一句話我覺得很妙:不要高估你的投資能力,也不要低估你的工作能力。努力工作,讓自己表現好,就容易得到升遷、加薪的機會。但是努力投資,不一定能像工作一樣得到賺更多錢的機會。

『傻傻存錢』:不要想太多,只要存到兩萬多,就去買一張0056,不必管價格多少。 隨時都可買,買了忘記它 』,有點像是定期定額買基金的概念,固定時間就買一張。我今年開始就依循這個紀律,每個月十號發薪水買一張。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,上下波動很大。買到貴的心情有點不好,買到便宜就很開心,果然是人性難敵啊!不過不管它了,我會繼續實驗下去。

第 23 課 千萬不要相信你有能力以小博大 – 選擇權

這篇是老師說最好不要看的一堂課,因為這堂講的是期貨、選擇權、權證。絕對的投機工具,而且走不到雙贏,是有人賺錢就一定要有人賠錢的零和遊戲。以我簡單的腦袋,實在很想翹課。但是老師都寫了,我覺得我應該要負責任的讀一下。

簡單來說,期貨、選擇權都是判斷指數會漲還是跌,判斷對了就賺,錯了就賠。權證通常是大型股可以發行,有履約價格,權利金只要幾千元。但是老師說這個不太好賺,而且要花很多精力研究。不建議投資。

衍生性ETF,以0050來說,就有正2和反1,只能做短線價差,又不會配股息,也不要投資比較好。

老師說如果上到這裡還是鴨子聽雷,不必重看也不要弄懂,這樣才能避開風險。那我自動下課了。

第 24 課 可以退休的三個財務條件

老師說很多人給自己訂幾歲退休的目標,重點不是幾歲,是有沒有資格?資格就是:

  1. 要有自己的房子
  2. 該有的保險都買了 (醫療險、癌症險、長照險)
  3. 存夠錢。該有多少錢?要綜合評估以下兩點
    • 你期待的生活品質(每個月想花10萬還是3萬?)
    • 你對投資獲利的倚賴(只敢存定存拿1%利率或是投資0050拿5%投報率)

一對夫妻退休金只要準備 1,100萬就夠了

老師建議如果房貸繳清、有足夠保險、小孩大學畢業,夫婦倆只需負擔自己的基本開銷,一年花費50萬元應該夠。投資報酬率設定為 5%。50萬元除以5%,答案是1000萬元。但為了避免碰到股票套牢,暫時無法有穩定投資報酬入袋,最好多準備兩年的生活費會比較安心。簡化公式就是一年生活費乘以22就是退休準金。如果兩個人一年生活費需要100萬,就準備2200萬;如果只需40萬,那麼準備880萬就行了。

結語

上一篇老師說讓理財歸理財、投資歸投資。房子就是安頓的處所,保險就是預防不測風雲,外匯是旅遊所需。每件事都回到事情的本質,不要想一投兩得,弄得人財兩失(?!)

這一篇的精華是:「理財的起點是存錢,過程是投資,最後則是花錢。」存錢、投資都是為了好好生活,不應該本末倒置,在追逐金錢的過程中,忘了終點。所以老師說他教的方法,就是讓我們用簡單安心不費時的方法,賺到額外的投資財,其餘的時間應該是用來好好工作和生活。

我看老師確實實踐了他的理論,除了理財觀念推廣之外,最近又跑去唸台藝大電影碩士班。我覺得最厲害的是,他竟然看了5000多部電影,重點是還能一一記錄。非常佩服!

另外,老師也說他的書內容都差不多,由淺入深依序為小資、佛系、4支股。提供給需要的人參考。

在〈“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課 第三篇 – 投資工具”〉中有 3 則留言

  1. 0056…『 隨時都可買,買了忘記它 』,真的是樂活的理財方法^^

    1. 實驗到目前為止,還蠻正確的。時間再長一點,我多累積一些數字,再來分享實驗結果哦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