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更一年,今天終於有動力再繼續耕耘。其實這一年來,儲存了幾篇草稿,卻總是有開頭沒結尾。
先更新一下自己的狀態,這個月我已經從領薪水的上班族,轉換成需要自給自足的自由工作者了。
身分認同的轉變
其實這牽涉到 原子習慣裡提到的「身分認同」,我覺得自己的身分認同在這幾年經歷過幾次轉換。最早的身分認同是企業當中的貢獻者,始終記得初入職場,一個同事像孔老夫子一樣問我們 : 盍各言爾志?我的好友說她要當貴婦,我說我要當女強人!
果然話不能亂說,好友後來成了執行長夫人,我則是一直在企業裡工作。
雖然常常做白日夢,幻想能過著悠閒不上班的日子,也覺得自己應該好好理財,為未來的退休金做準備,但畢竟還有幾十年,想歸想,並沒有太具體的行動。
又過了十幾年,在企業裡有一些努力、有一些成果、也有一些失望或沮喪。遇到困難我通常是從書店找答案,那陣子看了不少跟斜槓、轉變有關的書,也追蹤了一些部落格和臉書粉專,心態上也漸漸有了「難道一定要在企業工作?」的疑惑。
斜槓? 數位游牧? 企業工作者?
經過這五年,我的生活圈從 100% 的企業人,擴大到有機會觀察和認識一些數位游牧者。
有些人是從斜槓開始,在根基紮穩之後,離職全心投入自媒體經營。我的好友 Carol 就在兩年多的測試中,找到她的利基市場,現在能夠兼顧家庭與個人發展的平衡。
但也有人在嘗試之後,覺得不如專心本業更有利潤。尤其這幾年的投資環境不錯,另一個朋友 Sophia 就因為 CP 值的考量,決定暫停理財課程的招生。
至於我自己,在這五年的摸索中,其實覺得當社畜也不是一件壞事 (是不是太沒志氣了?)
維基百科說「社畜」一開始是日本企業底層上班族的自嘲用語,是說我們為了企業而放棄身為人類的尊嚴,睡眠、飲食和與家人朋友社交都草草了事,拚命賣力地為企業效勞。老實說我覺得真正的社畜通常不會有自覺,而自稱社畜的人,其實並不會拼命賣力工作。
我是在跟一個擔任線上英文老師的數位游牧族溝通的過程中,體認到或許數位游牧族在評估收入的時候,會忽略在企業工作的好處。
首先,自給自足的線上英文老師,在二月過年這種假日很多的日子,收入會受侵蝕。其次,在計算退休後資產的時候,很明顯少了勞保與勞退兩份資金。其他在職期間的福利,就先省略不說了。
所以在考慮成為哪一種人的時候,最好還是打打算盤,整體考量。
下一階段的身分認同
所以說起來,我是不是很矛盾?我不是贊同在企業工作嗎?
「要不要在企業工作?」就像為了正確的理財,我問自己,這個東西我是「需要」還是「想要」?如果是因為經濟、因為還不知道接下來要幹嘛,那我需要在企業工作。如果是因為這份工作能帶給我成就感,那我會想要繼續在企業工作。
而這些心態的轉折,也讓我的身分認同從一開始「在企業工作」,轉變為「從企業中提早退休」,又再度自我洗腦 (自我欺騙) 為「從企業中轉職為自由工作者」。
從退休到轉職
既然不是退休而是轉職,離職後的作息就不一樣了。
首先,我決定每天都要正常上下班,所以我租了一個 free sitting 的共享辦公室。這個辦公空間讓我在離職第一個月不至於失去太多的歸屬感。
因為我在公司很久了,有一定的地位和份量,大家 (其實沒有人) 都有點擔心我不在會不會出什麼事?事實證明,公司一天就適應了沒有我的日子,反而是我,花了一週才習慣不去上班。
離職第一天,好友約我去她家,示範了一頓豐盛又健康的早餐。我在前往她家的捷運上,看到神色匆忙精神抖擻的上班族,竟然微微的羞愧了起來,覺得大家都在努力工作,我竟然閒散度日😥
後來那一週我每天都背著筆電和書本,搞得肩頸背都滿痠痛的。
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個月,我了解到給自己鬆弛有度、穩定規律的生活節奏很重要,每天還是持續調整中。我的辦公 (念書打字) 地點除了共享辦公室之外,還有幾家我很喜歡的咖啡店,並且持續探索新的地點。
總之這個新生活和新作息還挺好的,漸漸有幸福的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