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的這本是 2001 年發行,2016 年修訂再版的版本。綠角是我目前覺得最專業的財經執筆者,為了想好好唸這本書,以下我會依序記錄這八堂課,這篇文章比較硬,純粹為了怕讀完忘記,自己記錄用的。
第一堂和第二堂從風險談起,談到個股帶來的風險。第三堂說明台灣基金的陷阱。第四堂談到所謂的擇時,以及破解擇時採用的定期定額、定期定額的迷思。
第五堂進入選擇投資市場的 6 個問題:資產類別、地區國家、比重拿捏、台股配置比重、低風險資產的配置、資產配置的投資組合。
第六堂課以三種場景來說明長短期投資的差異,第七堂課提醒投資人常犯的 6 個錯誤。第八堂是我最喜歡的:投資不是一切,要在投資與消費、現在和未來、工作和投資之間取得平衡。
最後一章是課後輔導:FAQ。
風險與報酬
綠角用潛水課程來說明,務實的投資策略應該以風險為優先考量,就像潛水課程一定先從潛水可能的風險和排除步驟開始教起,絕對不能只宣傳海底風光,就直接把學員推下水。
當投資人認清投資風險才開始投資,而不是只看到報酬的誘惑,才能壓制貪念。投資人應該努力的是:計算自己能承擔多大風險?達到財務目標需要承擔多少風險?然後使用適合的工具,承擔自己能承擔的風險。不要以為越能承擔風險的人就是比較積極,而是要承擔適合自己的風險,因為投資的目的是要達到自己的財務目標。
在前兩課,綠角特別提醒最沒必要承擔的風險就是「個股風險」。持股越集中,承擔比大盤更大的波動,不代表就能帶來相對應的報酬。報章雜誌中、身邊的親朋好友,確實有不少人憑藉持有少數股票就賺大錢提早退休,但大家也都知道有更多僅持有少數股票而被擊倒的投資人,我們不應該根據故事來投資。在期待高報酬的同時,一定要了解背後對應的風險,了解自己是否能承擔這些風險。
綠角提醒讀者,我們都是一般人。我們買樂透不會中獎,我們自己創業很難比得上郭台銘,我們的投資績效幾乎不可能和巴菲特一樣。大多數人碰得到的事,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。
主動型基金 vs 指數型基金
主動型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研判那些證券值得買進?哪些證券應該賣出?而指數型基金是不做任何證券分析,單純持有市場上全部或者具有代表性的證券。如果主動型基金績效比指數還差,那就是不及格的成績。
在這一課,綠角檢視了境外基金和台股基金。在境外基金的部分,以一年的期間來看,指數型基金表現並不突出。但以五年和十年期間來看,指數型基金績效勝過主動型基金。在台股基金方面,績效為前 1/2 的主動型基金平均成績小幅贏過指數型基金,但績效為後 1/2 的基金,報酬卻大幅落後指數,綠角稱之為贏小輸大。選到前段班的基金不會多賺多少,選到後段班的卻會差很多。
留意基金內扣成本
如果一定要選基金,《漫步華爾街》的作者推薦「5050 選基金法」。5050 代表兩個篩選條件,第一個 50 是指基金總開銷比率要低於 0.50%。總開銷包含經理費、銀行保管費、律師顧問費、會計師簽證費等各種費用。第二個 50 代表基金年周轉率要在 50% 以下。周轉率指基金更換持股的頻率。在這一段綠角強調,與其參考過去績效,投資人更應留意基金的內扣成本。
為什麼內扣成本這麼重要?綠角以 2009 年 181 支台股基金的表現來看,基金總開銷每增加 1%,基金績效就會滑落 2.8%。
他引述約翰柏格的一句話:如果投資人只能依靠一個標準來挑選未來表現優越的基金,避開未來績效不彰的基金,那麼這個標準就是基金費用。
被動投資人拿到的是市場報酬,主動投資人整體拿到的也是市場報酬。但因為主動投資人花費更多的投資成本,所以報酬會比市場報酬低。所以整體來看,被動投資人的績效必然勝過主動投資人。
投資工具的選擇:國際金融市場 ETF
股市
1. 一網打盡法: 投資全球股市
- VT (內扣手續費=0.14%)
- ACWI (內扣手續費=0.33%)
2. 分區投入法
* 美國股市
- VTI (內扣手續費=0.05%)
- IWV (內扣手續費=0.2%)
* 歐洲成熟市場
- VGK (內扣手續費=0.12%)
- IEV (內扣手續費=0.6%)
* 亞太成熟市場
- VPL (內扣手續費=0.12%)
- EPP (內扣手續費=0.49%)
- EWJ (內扣手續費=0.48%)
* 新興市場
- VWO (內扣手續費=0.15%)
- EEM (內扣手續費=0.69%)
- GMM (內扣手續費=0.59%)
領航 (Vanguard) 資產管理公司發行的 ETF 費用通常是最低的。
債市
債券的作用是減低波動,在金融市場動盪的時候提供保護。
1. 一般公債
* 美國公債
- VGIT (內扣手續費=0.1%)
- IEI (內扣手續費=0.15%)
- ITE (內扣手續費=0.1%)
* 非美國的國際公債
- BNDX (內扣手續費=0.15%)
- IGOV (內扣手續費=0.35%)
- BWX (內扣手續費=0.5%)
2. 抗通膨公債
* 美國抗通膨公債
- VTIP (內扣手續費=0.08%)
- TIP (內扣手續費=0.2%)
- IPE (內扣手續費=0.15%)
* 國際抗通膨公債
- WIP (內扣手續費=0.5%)
黃金 ETF
IAU (內扣手續費=0.25%)
GLD (內扣手續費=0.4%)
應以保險的態度來持有黃金,而不是想要短線進出從中賺錢。
投資時機?
如果能抓對時機,以2004到2009年為例,每個月都正確判斷應該存銀行還是投入股市,累積投報率有839%,比起加權股價指數上漲的投報率33%高多了!
但重點是「如果做得到的話」,市場的不理性難以預測,從理論上和實務上,沒有人能每一次都準確預測。如果在單一時點投入全部資金,而且在另一個單一時點離開市場,有可能會遇到重大虧損。最好的方法是讓資金分散,在不同時間點進出市場。
以退休金累積計畫來看,從退休那一天開始,並不代表投資期結束,而是另一段投資策略的開始,因為我們不會在退休那一天就需要提領接下來幾十年的生活資金,我們只需要當年的生活所需就行了。我們應該把它想成是一個在累積期不斷投入市場,在提領提領期逐步退出市場的投資過程。
如果無法預測進場時機,那就定期定額吧!
長期來看,定期定額的方式會讓投資人得到一個不高不低,平均的投入價位,避免整體資金碰到單一時段報酬不佳的風險。
定期定額、定期定股、定期定值?
定期定額在較短的期間內(2003年~2006年)發揮了壓低成本的作用,但在長期向上的市場中,定期定股投資總額較高。以長時間來說(1926~1991年),定期定股的年化報酬率較高,因為長期上漲的市場,定股投資可以購得較多股數,這些多出來的股數比定額能帶來更多獲利。
如果想執行定期定額,但納入定股投資的優點,就是每隔一段時間,例如每次加薪,就提高定期定額的金額。
定期定值是一種期待「低買、高少買」的策略,如果投資價值低於設定目標,就加碼;高於設定目標,就少買,甚至如果高太多了,就賣出。但這個方法可能會讓投入市場的資本相對減少。
定期投資四大要點
- 如果長期投資的市場是向下趨勢,定期投資也有虧損的可能,必須避免單一市場投資。
- 定期投資的目的是「在時間上進行分散」,只要你無法事先掌握市場方向,就適合用定期投入的方式。
- 不要相信停損停利策略,停利可能會在繼續上漲的市場錯失持續獲利的機會;停損則在出場後,市場反轉向上時,錯失弭平損失,甚至獲利的機會。定期投資策略就是因應市場無法預測的特性採用,如果又採用停損停利策略,就邏輯矛盾了。
- 定期投資和先中止,反彈後再投入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。
投資組合
了解投資時機之後,接下來綠角帶我們找出投資類別和區域。
我以前一直覺得,既然股票的報酬較高,那就應該將資金全部投入股市。但綠角提醒大家,假如能確保股市報酬一定比債券或定存高,那股市投資就是無風險的。但大家都知道,投資就是有風險,股市投資之所以有較高的「期望」報酬,就是因為它承擔了更多的風險,大家才願意冒風險擁有。
在這一段綠角實際說明了,股市的期望報酬不代表實際報酬。以 2000-2009 年的台股加權股價指數來看,這十年的報酬竟然是負的!-6.49%!因為那十年我完全沒有進行任何股市投資,所以 2023 年的今天知道這件事,讓我覺得非常吃驚!原來十年的投資竟然有可能是負的…原來複利不是我想像的那樣!!!
綠角另外舉了同期間如果是把資金放進銀行做一年期定存,十年下來可以得到 23.83% 的累積報酬。
資產配置的目的就是在避開這些風險,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是哪種資產的報酬最高,所以將資金分散在各種類別之間,會是比較明智的選擇。
不同的資產類別有不同的作用。景氣大好的時候,股票可以參與經濟成長;通貨緊縮的時候,現金可以保值。
要投資哪些地區?
綠角建議,股市投資應該納入各大市場,可以採用分散全球的投資。如果將全球市場區分成四個市場:歐洲、美國、亞太、新興市場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平均分配。
綠角比較了 1990-1999 年、2000-2009 年這兩個十年期間,若將資金平均分配在四大區域,這樣的投資組合就可以獲得雖然不是最好,仍是相當不錯的報酬。
資產配置的重點:處理不確定的風險
很多人在投資時,經常「試圖預測未來」。但綠角一再強調,未來市場表現如何,沒有人可以知道。能夠在市場間分散,才能適應不同的市場狀況。就像生物界的適者生存法則,資產配置就是讓投資人在投資世界存活的法則!
台股怎麼配置?
身為在台灣的投資人,我也很關心這題。尤其是之前看了很多施昇輝老師的書,受到他身在台灣應該全數投入 0050/0056 理念的影響,現在又因為 FIRE 而接觸到指數型投資,怎麼配置台股和海外股票,確實令人困惑。
綠角還是維持前述的一貫立場,因為我們無法確知台股未來是否會是表現最好的市場。如果能將部分資金,分散投資在國際股市,將可以分散風險。
該投入多少比重在台股多少在國際股市?
我覺得綠角給了很棒的回答,他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投資原理,而是在個別投資人對市場的看法,就是「你有多在意台股表現」。
如果很在意跟身邊親朋好友比較,如果常常被台股新聞影響,因為別人在台股大賺,自己面對相對落後的國際股市上沮喪不平衡,那就可以多投台股,例如台股 80%,國際股市20%。
假如想要走自己的路,不在意台股表現,那麼可以投資 80% 在國際股市,20% 在台股。
不論是 80/20 或是 20/80,都比單純投資台股好,因為全球分散投資可以避免資產全押在表現不佳的單一市場,具保護作用。
低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
低風險資產:現金、定存、高評等中短期債券。
「擴大報酬率的要訣之一在於少賠,波動太大會形成一個太深的谷底,讓投資人爬很久很累都走不出來。」
如果投資人只想到上漲可以賺多少,就會只看到加入債券等低風險資產會拖累報酬率。但如果能考慮到下跌的可能性,考慮到風險,納入低風險資產,才能同時考量到風險和報酬的完整策略,成為最後能勝出的人。
依據投資目標的遠近來調整投資組合
需要用錢的時間越接近時,將重點放在價值的穩定性上。例如準備退休的投資組合,可以用「110減年齡」來當作高風險資產的比重;或者較保守的人;年紀輕但五年後要用的房屋頭期款,就應該多納入低風險資產。
再平衡
前面我們已經學會了如何設計投資組合,接下來並不是不再理它,而是需要定期進行調整。因為市場變動可能導致原先設定的比例在經過一段時間後,資產的現值不符合當初設定,這時需要把上漲後偏高的資產類別賣出,買進下跌後比重偏低的資產。這就叫「再平衡」。
為什麼需要再平衡?
資產比重很有可能因為時間挪移而偏離當初設定的比例,再平衡這個機制可以確定投資組合仍依照原先的規劃。再平衡也等於是賣高買低的機制,有機會提高報酬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上漲的資產持續上漲、下跌的持續下跌,並不會提高報酬。它的目的是執行投資紀律,不管市場走勢,貫徹原先計畫的紀律。
指數型投資這一派的投資者非常強調沒有人能預測市場,綠角強調再平衡就像是一個洩氣閥,能防止某類資產持有過多導致資產泡沫。
至於調整時機,可以設定觸發條件,例如偏離正負10%。綠角建議採用簡單的方式,用定期再平衡的方式,例如每年檢視一次就可以了。因為並沒有證據顯示觸發條件的再平衡會有更好的績效。
長期投資
接下來綠角用三個案例來說明,短期投資首重目標的達成,長期投資則需注意風險跟機會成本的平衡。因為我關注的是退休的資產配置,就省略 25 歲的社會新鮮人和已有子女的夾心族,下面介紹擔心老本被啃光的退休族。
已經累積足夠金額的退休族可以用下列步驟進行資產配置:
先將五年生活費定存起來,是不是五年可以看個人情況調整
已累積的退休金扣除五年生活費之後,把這些金額投入金融市場
用「110減年齡」的通則來配置股債比例,假設 55歲,股債配置為 55:45,比例可依個人風險忍受度調整
股市部分,再拆分台股與國際股市的比例,例如 60:40,比例同樣是看個人對台股的偏好程度
國際股市可以平均分配到歐洲、美國、亞太、新興市場四個區域
接下來就是每年調整回已經設定好的比例來做再平衡
兩年後可以考慮是否要將現金補足到夠用五年的生活費,心臟比較大顆的人甚至可以等到剩一年生活費再補足就好。
為什麼不要停損停利?
還是回歸到指數型投資人的中心思想:沒有人能預測市場走向!
停損意味著你知道未來還會持續下跌,所以需要停損。如果市場未來是上漲的,為何需要停損?而且停損之後拿回的資金,下一步該怎麼處理?如果再做其他投資,遇到下跌,是否仍要停損?
同樣的,如果能事先預測市場未來會下跌,當然應該停利,但如果接下來還是上漲呢?停利的投資者自詡為不貪心的投資人,因此自認市場該給予合理的報酬。但是市場並不是公民老師,不會因為誰不貪心就給誰比較多報酬。
還有一點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困惑:停利之後的落袋為安,除非不再進入市場,不然下次還是要面臨下跌的風險。市場未來的走向就是無法預知的。
綠角認為真正該做的停損就是停止使用「高成本投資工具」,例如內扣成本1.5%的基金。
投資不是一切
浪漫的我其實最喜歡最後一章:投資不是一切!
綠角借用大學三學分:「課業、愛情、社團」,來對比社會三學分:「本業、家人、興趣」。畢業之後,課業進階為本業工作;愛情昇華成家人;學校社團轉為個人興趣。
他認為投資不該是生活重心,最多當成興趣,除非你的工作是在金融業。如果期待累積財富,起點應該從本業開始。對多數人來說,本業收入才是財富多寡的決定性因素。
我在我的臉書社團也提倡這樣的概念,我覺得好好工作,提高儲蓄率來進行投資,才是比較穩健可行的做法。重要性也是以工作、儲蓄、投資這樣的順序來排序。
我在進行教練課教學的過程中,也曾經遇到比較心急的學員,在本業還沒有太多累積的時候,就想快速投資。在資金還沒有累積的時候,錯把投資做為累積財富的首要手段。
我們身邊都不乏一夕致富的案例,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穩健安心的投資方式。
綠角這本書讓我對各地區的資產配置,尤其是台股的配置有完整的了解。特別受用的是範例中提到關於退休族的生活費保留、資產配置比例,再平衡與生活費再補足的順序與做法。
對我來說這本書有點硬,終於看完還記錄了重點,真是開心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