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不買衣服,難不難?改變習慣迴路的威力

每次整理完衣櫥就覺得真是自作自受。所以有一陣子我買了幾本書:什麼都不買的一年、膠囊衣櫥、衣櫥減法、跟爆炸性的衣櫥說再見…..幻想看完書之後,衣櫥就像家居雜誌裡的照片一樣整齊簡潔。

什麼都不買的一年,這本書的作者是因為家裡發生事情,心情低落而轉向瘋狂消費。她說「那時候我完全不去想我們全家人,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回歸正常生活狀態?」「我滿腦子只想著,這件針織衫或許可以搭配家裡那件連身裙⋯⋯」購物的短暫快樂讓她可以暫時忘記生活中的煩惱。

三個規則

後來她訂出三個規則,克制住了衝動購物的習慣。

  • 一年停止購物,不買衣物鞋子,但允許買其他類,如家具、裝飾品。
  • 自己動手縫製物品。
  • 研究快時尚成衣,從生產到運送,所製造的勞工剝削與環境議題。

那陣子受了這本書的啟發,我也硬是忍了100天,沒有下手一個本來想買的包包(作者的決心是一年,我居然只設100天,好意思嗎?)我把那個頁面存在 ipad 書籤,上面寫著2019.10.15 才可以買。現在兩百多天都過去了,我居然還沒動手。

從前這件事對我來說,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。每個月我給自己訂了治裝預算,不太會超支,不過也都沒有省下來。閒來無事的時候,會逛一下電商,因為已經很清楚自己的 Style,看衣服的眼光快狠準,掃一眼就知道哪些是我的菜。

不過我並不是因為這本書,或者是忍了100天這個動作,而能達到後續這幾個月的節制。

真正的秘密是,我轉移了注意力。

「習慣迴路」的威力

這也讓我發現了「習慣迴路」的威力。我們大腦的設計很妙,它會把重複性的行為變成特定的習慣迴路,以便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精力,拿去處理更複雜的功課。所以像刷牙、外出鎖門這些事情,最後都變成自動導航模式,不用傷腦筋就能自動完成。如果我出門前不小心接了一通電話,通常等到了公車站牌才會想到,我到底鎖門了沒?而且 10 次有 9 次半,門都鎖得好好的。

可是這樣的習慣迴路不見得都是好的。因為如果行為變成習慣,我們就不容易意識到它的存在,而會失去警覺。例如,剛開始逛購物網站,可能真的是因為缺了一件白襯衫,但是當逛網站這件事,在不知不覺中變成習慣,很可能坐在沙發上就不自覺的點進去。不自覺的除了白襯衫之外,又看了黑襯衫、橄欖綠寬褲…。不僅佔掉了原本要收拾衣櫃的時間和精力,還讓衣櫃更爆滿。就像我忽然發現某人最近開車只要看到 50嵐,就像聽到鈴聲流口水的狗狗,自動把車停在店門口,不假思索的就點了珍波椰四季春。

建立新迴路,改變舊習氣

我並不是在舊的習慣中打轉,想著如何把手綁起來、把信用卡剪掉、把購物網站從儲存書籤中清除。而是自然而然的沈迷於另一個更有趣的活動。

那段時間,因為工作上有些不開心的事,我開始思考該把注意力放到第二職涯上。又買了: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、過你的第二人生、這份工作,你真的想做一輩子嗎?…..之類的書,也上網查了很多別人的經驗。總之不知為何,我找到了斜槓媽媽的網站,照著她的文章依樣畫葫蘆,也很感謝她熱心回覆我的提問,我竟然建立了個人網站。這個過程我絕對無法再複製,因為整個過程都是胡亂點選出來的。

然後我就開始沈迷於我的新迴路了。

每個人會沈迷在哪個新迴路都不一定,像素描,我就沒那麼迷。不見得是這個活動本身吸引力的關係。我覺得自己會沈迷於個人網站,很大的原因是因為 google 提供的點閱率等 KPI 數字可以檢驗。如果每畫完一幅畫也有 KPI 數字可以驗證,可能我也會入迷。

至於怎麼知道自己會對哪種新迴路動心,我覺得『開放總比封閉好』這句話很值得參考。就什麼都去試試看,行動最重要,不試永遠不知道。

只要能夠改變舊的神經迴路,透過新的迴路,就可以改變舊有的習氣,主動選擇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擁有想要的好心情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