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日期 2022-10-18
你成為生命設計師後,不會被動接受發生在你身上的預設現實,你會自行打造前進的道路。
半年多前,因為同事離職,找出這本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,分享過 好聚好散的離職法,如果不滿意自己的工作,也分享了以「設計思考」的方式 改造現有工作 或是 在公司內部換工作。其實後續還有最後一章就是:自己當老闆。
公教家庭出生的我,畢業後不做它想,就是 進入公職 或是 在企業上班 兩個選擇。接著因為一路以來遇到的老闆、同事都是好人,雖然因為自己懶散,常幻想不工作的愜意,但還是沒動過「不被雇用」的念頭。
隨著時光流逝,在工作上有了一些成就感,財務上也有基礎,似乎為五斗米折腰的壓力可以少一點,而且也算對得起這長久以來的努力。然後就開始胡思亂想「接下來要做什麼呢?」「同樣的模式還要繼續好幾年嗎?」
本來行動力超差的我,可能又會再思考個好幾年,直到需要離開的那一天來臨。但宇宙卻自有安排的讓我碰到公司轉型,自己的角色從「半前線」被清楚定義為 BP (BP=Business Partner,業務夥伴),雖然我很適合做幕僚,卻一直不習慣自己不需要那麼「當責」,這中間的分寸拿捏,真是一門功課。
在公司轉型的變動期間,塵土飛揚的過程中,有段時間我還真是不知道怎麼擺放手腳,所以一直在找下一步。跨出的第一步是自架 工作媽媽小憇處 這個部落格網站,原以為廣告收入或聯盟行銷之類的收入可以糊口。後來發現我對聯盟行銷興趣不大,而仰角趨近於 0 的廣告收入,兩年多下來就只到一週可以喝兩次星巴克的地步。
然後我忽然發現了「經驗變現」之類的教練課,雖然我還是很喜歡這個部落格小天地,讓我可以記錄所思所想,不過我也想體驗一下經驗變現可以怎麼做。一段時間之後,忽然想起半年多前看到的這本書。
上次看到 自己當老闆 做顧問,覺得這好像不是我要做的事,所以不敢寫心得。但接觸了經驗變現課程後,發現這一篇裡有些工具和方法可以套用。
翻出書來,第10章自己當老闆 講的是有一些人為了擁有更多自由,從事兼職或全職顧問的工作。而在這一章作者們提供了擔任顧問的點子和設計工具,讓你自行開業,甚至自己發明熱愛的工作。
以下是章節摘要。
第一步:打造原型
「從沙發上起身,做些什麼!」作者提議打造快速簡單的原型,先去了解擔任顧問是什麼感覺,最好是一開始先把現在的工作當成靠山,提供穩定的收入,而把顧問工作當成副業,多些時間探索各種可能。
目標:回答「當顧問是什麼感覺?」
打造第一個顧問原型的流程如下,原型越簡單越好,為了快速得到答案,可以先借用現成的銷售平台,不需要自己做行銷。在我看來,這有點像是做電商可以先嘗試在 momo 賣,之後再用官網賣;或者寫文章可以先在 medium 寫,感覺對了,再自架網站。
接下來用以下步驟,做出一個最簡單的顧問案。
- 從好奇心開始:列出清單
- 可以做哪種工作?
- 我有什麼技能可以輔導別人?
- 怎麼起步?
- 安排原型對話:詢問其他顧問的經驗。聊他們自己的故事,不要讓對方覺得要挖案源
- 怎麼找到客戶?
- 怎麼收顧問費?
- 執業感想?優缺點?
- 篩選「可提供的顧問服務」:寫下一個四百字的顧問故事,內容包括你能提供的服務,為什麼要找你。反覆跟其他人講這個故事,直到別人一聽就懂。
- 大家聽得懂嗎?
- 知道你要提供的服務到底是什麼嗎?
- 知道你承諾會提供什麼嗎?
- 行銷與販售顧問服務:在平台上刊登(台灣也有好幾個平台,我用 接顧問案 這個關鍵字就看到 talker.com.tw; pro360.com.tw 這些外包平台)
- 一般顧問案:作者建議 freelancer.com or upwork.com
- 軟體專案:作者建議 toptal.com
- 標一個簡單的小案子
- 學習與建立口碑:得到第一個案子後,多花一些時間,確認做到完美,超出客戶預期。
反思:
- 站在第三者的立場問自己:結果如何?
- 我喜歡這專案的哪一點?
- 不喜歡哪一點?
- 我同意客戶評語嗎?
- 怎麼改善可以更有效率?
如果喜歡當顧問的體驗,就再試一次,一定要提供高品質的服務,將心比心,模擬自己找顧問時的要求,做到超越客戶期待。
自己做行銷與銷售
如果拿到幾個客戶的好評,就可以前進到下一步。在大型接案平台雖然容易拿到案子,但客層參差,競爭又激烈。到了一定時間,還是要想辦法自己做行銷,才能提供差異化服務。方法如下:
- 累積幾個案子的經驗之後,試著修改自己的故事。你是做什麼的?你的服務或產品怎麼讓人驚艷?要精簡有力,別超過400字。
- 打造臉書專頁、架設簡單的網站,投放廣告給特定受眾。
- 銷售漏斗追蹤:網頁訪客–>訂閱–>詢問信的轉換率–>提案–>顧問工作。
- 行銷訊息 vs 服務: A/B test 測試哪個版本訪客最多?哪個版本提案轉換率最高?
- 每次新案子都替時薪或專案價格訂新標準。
- 嘗試幾個月,做完幾個成功專案後,思考是否再來一遍。
跟著工作流走 (workflow)
測試到這邊,如果想再深入一些,進入自雇經濟,那就來研究這類工作的工作流吧!
- 回頭找出自己擅長的事,也找出客戶需要什麼,問自己:這兩者之間是否有交集?有的話,我該怎麼提供顧問服務?
- 判斷你特有的「完成工作」的方法,有哪點與眾不同?速度快?正確性高?很有創意?找出你跟其他顧問不一樣的地方。
- 設定可以可重複、可擴大、可量測的工作流,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越做越好。
- 找出你要提供的服務或產品
- 行銷你的服務或產品
- 了解客戶需求
- 提案成功
- 執行服務或產品
- 收款
- 獲得正面評價和推薦
- 重複上述流程
- 銷售與行銷:你得擅長銷售和行銷,才能幫自己談到好價格。
- 熟悉工作流,培養回頭客,提高費率。
- 可以外包工作流中,不重要的部分,提高個人工時。
範例:生命教練顧問
作者提醒,不管是 uber 司機、個人教練、提供設計服務的個人工作者,都可以適用上述的工作流。他們還很貼心的舉了「生命教練事業」當成範例。如果要成為生命教練,可能要經過以下六個工作流:
- 初期投資:受訓,取得生命教練證書
- 剛創業時,先把自己登錄在「生命教練名冊」(會被抽佣)
- 透過社群網站行銷,接觸潛在客戶。多花額外時間在他們身上,讓他們相信你服務的價值。
- 了解客戶需求,設計出符合他們的教練課程
- 獲得好評,請第一個客戶把你推薦給別人
- 有了新客戶
作者強調不只是生命教練顧問、室內設計師,甚至工程師、個人助理等,邁向這條路,你就是貨真價實的創業者,你得靠自己起飛。成功要靠你的行銷功力、客戶同理能力、口碑行銷而來的新客戶。你越擅長讓服務與眾不同,口碑就越好,付出的時間也能收取更高的價格。關鍵就在「說出你的故事」。
看到這個範例,真讓我覺得宇宙自有安排,我的網路好友,本格留言最多的米莉,最近就在 米莉的德國日常生活指南 提供生活教練的服務,好巧!
如何出眾?
作者提醒大家,大多數的新手老闆以為把被委託的工作做好是第一要務,只要做好工作,自然會有源源不斷的案件進來。但重點其實是「說故事」,一遍又一遍的行銷、說故事。
如果想要出眾,必須了解客戶在想什麼。至於要怎麼了解?畫心智圖、腦力激盪、打造原型,了解最適合客戶的做法。作者介紹了一項設計工具,可以提升顧客參與度,打造傑出的服務,就是底下的「旅程圖」。
客戶旅程圖 journey map
旅程圖描繪客戶找到並體驗產品或服務的完整過程。利用時間線,以視覺方式呈現「顧客從發現產品,到利用產品與服務體驗」可能走過的旅程。做法是畫出九宮格,橫軸是時間段,分別是體驗的前中後三段。縱軸則依據客戶感動的程度,從活動、情緒感受,到你為客戶設計的欣喜時刻。
橫軸:
- 體驗之前 (Before):顧客將如何聽說你的服務
- 體驗過程 (During):體驗你的產品或服務的當下
- 體驗之後 (After):完成顧客的要求之後,後續提供的服務與支援
縱軸:
- 活動 (Activities):詳列發生在你的服務中所有的活動
- 情緒 (Emotions)/同理心 (Empathy):記錄顧客情緒起伏,描繪顧客在體驗產品或服務旅程時的感受。
- 神奇時刻 (Magic Moment):放進速寫或照片,記錄你為顧客體驗設計時的欣喜時刻。這些具有魔力的時刻,會讓人ㄧ試成主顧。
作者舉了一個例子,描述健身教練辛蒂和黛博拉的旅程圖。先是黛博拉在IG上看到廣告,打電話詢問,促成了第一次評估預約。接下來每週的健身課程,依據照片評估體態,最後黛博拉養成健身習慣,結束了課程。
辛蒂利用上面的旅程表記錄黛博拉的目標,在第一堂課送上一打玫瑰,黛博拉也在到達第一個健身里程碑時,獲得一張 SPA 券。而在走到絕望低谷時,辛蒂也設計了加油打氣的時刻。最後抵達目標時,她也陪黛博拉慶祝成功。
作者建議在旅程圖上的每一步都要詢問顧客的意見,找出自己服務滿意度,也就是要確實了解客戶的體驗。這個過程是一個永無止盡的設計過程,當你弄懂一個客戶之後,又會冒出新的需求,帶來新的服務或產品,是一個可以發揮創意的無限循環。
創意與情緒察覺能力
作者提到未來的工作將出現大量自動化、人工智慧,但設計師的工作將不減反增,在工作上能應用創意心態的人也一樣。麥肯錫的研究提到:員工得以將更多注意力放在運用創意與情感的工作。例如:財務顧問花在分析客戶財務狀況的時間減少,但會把力氣用在了解客戶需求;室內設計師花在丈量、繪圖的時間減少,而會挪出更多時間,依據客戶需求,醞釀創新設計概念。
新型創意經濟的關鍵:
- 擁有同理心
- 具備創意
- 擁有良好的社交與情緒人際技巧
看完這一章,我迫不及待的想試用客戶旅程圖來做設計規劃,不過又質疑起自己的「社交技巧和情緒覺察能力」。。。
如果我展開了下一步,再來分享。
後記: 我踏出第一步了, 如果你對提早10年退休有興趣的話, 歡迎索取底下的免費下載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