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交距離與芬蘭式距離

更新日期 2021-05-08

今年這個病毒真讓人覺得,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了。

我跟 Sandy 說,奇怪,明明星象專家說,今年要從摩羯象徵的傳統、權威,轉變到寶瓶的網路 AI、共享協作。但我不懂,怎麼像要關閉地球村?

Sandy 很智慧的丟了兩個字給我:Social Distancing。

什麼是社交距離? 維基百科說:保持社交距離,減少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間的接觸,能讓疾病的傳播途徑最小化,降低感染機會。 一般來說,大約相隔 1-2 公尺是比較理想的距離。

目前全球紛紛限制社交距離,看看我們的特派員 S兒第一手從英國傳回來的社交距離,不管是去銀行或者藥妝店,果然大家都保持一公尺以上的距離。

大家平常習慣了聚在一起吃飯、聊天,熱熱鬧鬧的東拉西扯。現在忽然要變成戴上口罩,拒人於千里之外的保持安全距離,還真是有點不習慣。

忽然才發現有個名詞叫「芬蘭式距離」。因為芬蘭人極度注重個人空間和隱私。芬蘭人的日常,就是排隊相距1公尺,以不打擾他人為最高指導原則。

他們已經連續三年蟬聯最快樂的國家。據說這個結果,連芬蘭人都覺得不可置信,我猜可能是因為芬蘭在關鍵指標中拿了高分:「個人自由」 。

芬蘭被認為是社交恐懼者的天堂,在芬蘭,不互動、不寒暄、不熱情,都不會被認為沒有人情味。

我開始懷疑我上輩子是芬蘭人,尤其在看到這本書的介紹:《芬蘭人的惡夢:你今天社交恐懼症發作了嗎?》 。這本書真的超級有趣。

芬蘭插畫家柯爾霍寧畫了一系列有趣的圖文,每一幅都讓我心有戚戚焉。

像這個:「在公共場所,有人大聲叫妳的名字打招呼」,這我就會覺得很尷尬。或是坐計程車、在餐廳,同行友人用可以跟大家分享的音量,談論個人私事或公司的事時,我都會覺得很不好意思,好像衣服沒拉好,就走在沒人的斑馬線上,渾身不自在。

還有這個:芬蘭有句俗諺「沉默是金,交談是銀」,她們認為如果沒有重要事情要討論,就不需要特別對話。這讓我發現除了我之外,還有其他人上輩子也是芬蘭人。

我那有智慧的前老闆 Andy 就說過:「好友見面,分享家庭近況,聊聊自己的事就好,不需要浪費時間去談別人的八卦。」

芬蘭人絲毫不覺得安靜或不說話是負面行為。他們重視個人空間,專注做自己該做的事。 這讓我覺得我的髮型設計師可能也是芬蘭人。我之所以一直跟著她,除了她技藝超群之外,也是因為她剪髮不囉唆,我可以不用堆笑臉三句兩句的回應她的招呼。

不要以為我身邊都是芬蘭人。最近我任性的跟邀約我慶生的友人說了「不」,有些聚會是因為好久不見,彼此想念;有些聚會卻是因為時間到了,但是感覺還沒到。以前的我,會不好意思不參加,了解自己上輩子是芬蘭人之後,任性了起來,就 follow my heart,做我自在的事吧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