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期的腦內風暴:衝動易怒、難溝通、陰陽怪氣的青春期

更新日期 2021-04-23

當我還是14歲男孩時,我覺得父親非常無知⋯⋯但是當我到了21歲時,我才發覺他在7年內成長了那麼多。

—— 馬克 吐溫

我認識的很多小孩都蠻乖的(若以外人角度表面來看)。如果你碰巧也是乖小孩的爸媽,那麼恭喜你了。但是我也替你稍感惋惜,你失去了一次人生修煉的大好契機。先聲明,這裡說的「乖」的反義詞,不是「壞」,而是標題說的:衝動易怒、陰陽怪氣。而且也不是非乖即壞的二分法,而是依情節不同,症狀有輕有重。

前幾天,一個老同事 Line 我,討論她國三的兒子該直升私立中學,還是外考去闖闖。常在臉書看她分享寶貝兒子貼心的舉動,文質彬彬的好孩子來著。沒想到,話匣子一開,同事說她兒子雖然是暖男,但還是會有小叛逆,沉迷小說、沒自制力、偶爾還會出口傷人。每天都說:我討厭妳。但還是要抱一下。

吾道不孤。我家弟弟有伴了。這樣我就放心多了。

關於這些症狀,在書店不經意翻到 青春期的腦內風暴 這本書。從前言開始,就讓人會心一笑,關於青少年的行為描述,真讓有類似經驗的父母點頭如搗蒜。作者是知名的腦神經學家,也是兩個兒子母親。連她都會有「天啊!他到底在想什麼?」的懊惱,我們就跟著她,從青少年大腦發展的角度出發,一步一步同理孩子的思維。

看了這本書,有些我原先擔心或生氣的行為,例如很晚睡覺,又叫不起來;一下像個小天使,一下又像隨時會引爆的炸彈。了解青春期大腦的發展階段,真的讓我比較同理,也不那麼擔心了。

這真的是我的小孩嗎?

作者告訴我們,不要以為青少年這麼彆扭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;也不要以為你說東他偏要往西,根本就是故意要氣你;還有他那種沒事翻白眼、吊兒郎當的態度,全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現嗎?不是的,都不是故意的!原來這是他們面對轉變和探索自我必經之路。他們的身體和大腦正在進行大規模改造,所以他的衝動無禮、魯莽無知並不是他們的錯。

連作者都常常自問:「這真的是我的小孩嗎?」。她說孩子似乎被卡在童年和成人的通道裡,外表體態與智能上似乎像個大人,但卻無法控制情緒的起伏和衝動的行為。她知道孩子內心深處還是一如既往的美好善良、活潑開朗,只是為什麼我們好像不認識他們了?在這本書裡,這個神經科學專家媽媽努力的幫我們找出答案。

主要的原因是,我們容易誤以成人神經生物學的觀點來看待青春期大腦。雖然他不再是孩子,但他的大腦仍在持續開發、改變、以及養成。他們不是外星寶寶,只是被誤解了。他們的大腦一方面擁有絕佳優勢,一方面又潛藏無法預知的弱點。

身為爸媽,我們必須在雲霄飛車般起伏過程中咬緊牙關,大部分的暴衝會漸趨平靜,會過去的,夥伴們!就像孩子的爸安慰我的,他的朋友聽了他的描述安慰他:你們太緊張了,沒那麼嚴重!

青少年的大腦構造

人類大腦分為四個區域,而最重要的額葉,是發展最慢的部分。它的功能是下判斷:衡量是否該有所行動、判斷情勢並做出決定。額葉也包括前瞻性記憶,這是能提醒你在未來某時間做某件事的能力,例如:放學後記得去已經約好的牙醫診所報到。(對!國三生就是會在上學前聽到你的叮嚀之後,放學還是回家吹冷氣,等到護士姊姊打來問才說:啊!我忘記了~)

未完成的拼圖

青少年的大腦就像一副未完成的拼圖,他們的額葉還沒連結完成,也就是說他們大腦的成熟度只完成80%。我們很容易同理兒童,因爲知道他們還沒長大、生活經驗還太少。但我們也很容易看著青少年發育即將完成的臉孔和身材,覺得他們已經長大了。作者說,在青少年的大腦尚未完全連線之前,家長有義務擔任他們的額葉,參與他們的生活,提供建議和說明,並樹立一個好榜樣。

我了解這不容易,每個爸媽都想參與、提供建議,問題是他們不聽啊,對吧?!

被綁架的杏仁核

大腦顳葉下方有一個非常容易受到荷爾蒙影響的杏仁核,這是掌管憤怒情緒的地方。青春期情緒容易爆發,是因為他們大腦中的杏仁核不受控制又過度活躍,這也是當他們自覺理由充分的請求被拒絕時,會大發飆的原因。

作者甚至還說:「尚未發展成熟的杏仁核」加上我們前面說過的「連結鬆散的額葉」,就等於一顆未爆彈!杏仁核讓他們認知自己處於危險,但額葉卻無法做出適當回應,所以他們常常只能憑直覺,不加思考的,做出當下的行動反應。(越寫越心虛…脾氣暴躁的我,難道是青春期時,大腦沒發展完全?!)

一心多用可能嗎?

大腦另外一個比較晚熟的區域是頂葉,掌管一個人是否能一心多用。大多數的青少年自認為可以同時間完成很多事,但研究顯示,一心多用會影響青少年的學習,使他們必須多花 25-40% 的時間才能完成作業。一次做多件事情是一種學習的阻礙與干擾,也可能促使壓力荷爾蒙的分泌。同時做很多事容易讓人感到疲憊、混亂,也降低敏感度。

但是一邊看手機訊息,一邊做功課,能讓青少年在情緒上獲得滿足感。作者是個有耐心的好媽媽,想要免於一心多用的誘惑,她建議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勵他們安排好事情的先後順序。建立習慣。例如列出清單,每完成一件就劃掉。孩子很可能一邊做一邊哀號,但妳必須堅持—不能看電視、不能看手機、不能吃點心,直到該做的事做完,妳自己也不要看電視,免得干擾孩子。

大腦可以被訓練嗎?

作者說,很多父母心力交瘁或者氣急敗壞的問她:「我做錯了什麼?」,每個人都有一籮筐孩子的糗事或蠢事想抱怨。他們會把孩子的愚蠢行為怪到自己頭上,一方面覺得可能是自己把有缺陷的基因傳給孩子,另一方面,又懷疑自己沒把孩子教好。作者說,千萬不要!並不是因為父母的基因,或者做或沒做什麼事,才發生這些狀況。

環境、經驗與刺激

青少年之所以讓人難懂,是因為這階段的大腦擁有兩股不尋常的力量,更有能力卻也更脆弱。雖然學習速度超快,但同時也不斷在消除灰質和修剪神經元。大腦的大小、重量或比例跟聰明與否無關,神經元相互連結的複雜程度才是關鍵。大腦發育時期所接受的刺激和訊息,才會改變它之後的運作。

大腦是能夠被訓練的。同樣的天賦,給予不同的環境,會有不同的發展。因為大腦是藉由感官 — 聽覺、視覺、味覺、觸覺、嗅覺來接收訊息,然後存放在短期記憶,跟既有記憶比對之後,新的訊息會被儲存在長期記憶。所以大腦對新訊息特別敏銳,這就是學習的要件。

頻率與近期性

大腦獲得的刺激和經驗越多,訊息被重複與重新學習的次數越多,神經元就越大,它們之間也會像森林中不斷被人走過的小徑,形成一條條穩定的連結通道。我們學習某樣東西的時間越近、次數越多,然後再回想或使用,這些知識就越根深蒂固的留在我們腦海裡了。

為了讓運作更有效率,大腦會移除不需要的連結(原來大腦也會斷捨離?!)。這就是一種神經修剪,用來調整或關閉兒童時期的神經元連結,只有最適合、最常使用的神經元才會被保留。在青春期一片混亂當中,大腦也很努力的開發出更精簡、更有效率的心智。青春期的記憶能力比成年人更強,記得的時間也更久。這也是發現長處、開發潛能、矯正學習和情緒問題的好時機。(真希望我家的青少年能意識到,也珍惜到這段大腦發展的黃金時期。)

一次做好一件事

雖然青少年的大腦處於學習巔峰,但注意力、自制力、執行力卻有待加強,所以要謹記「一次做好一件事」。作者給了以下的建議:

  • 鼓勵他們靜心思考怎麼做、什麼時候做,這有助於血液流到大腦處理多重事務的區域,可以幫助他們強化注意力、自制力與執行力。
  • 給予指示,指引方向:除了口頭叮嚀之外,最好也寫下來。一到兩件就好,不要太多。
  • 所有事都訂好規則。明確讓孩子知道每天可以花多少時間上網或使用手機,如果不遵守規定,必須把電腦關掉或手機拿走。

成年大腦的可塑性

一旦過了青春期,大腦的可塑性和學習就需要花更多心力,如同年輕人最後都會慢慢穩定並擁有規律生活,大腦也是如此。但是,作者還是勉勵我們,大腦可塑性雖然在兒童期與青春期之間達到巔峰,但並不會停止 — 除非我們先放棄。我們學得越多,繼續學就越容易。

睡眠問題

晚睡晚起正常嗎?

「他很懶」、「他只想整天躺在床上」。作者說她最常聽到的抱怨,就是孩子晚上不願意早點睡、早上又無法準時起床。老實說,在看到這本書之前,我也快氣死了。因為我覺得睡覺是人生最重要的事,為什麼小孩就是不能早點去睡,好讓自己早點起床?但是,作者說這不是青少年懶散、缺乏紀律或故意叛逆。她說這很正常?!

所有物種的睡眠模式會隨生命週期改變。嬰兒和兒童是「雲雀」型,早睡早起。青少年是「貓頭鷹」型,晚起而且凌晨才睡,但絕大部分到了成年期又恢復成早睡早起的模式。週間為了上學,孩子會縮短睡眠時間,但一到週末,他們馬上開啟生物時鐘喜歡的晚起模式,如果可以。他們晚上可以睡 9-10 小時。

睡眠不只是讓身體放鬆和恢復元氣的方式,同時也是鞏固記憶和學習的好時機,還能幫助青少年排解壓力。科學家說青少年平均需要 9.25 小時的睡眠,也就是說 10:00入睡,7:15起床才夠眠。但現實中青少年大腦的褪黑激素(能引起睡眠的荷爾蒙)比成人晚兩小時才釋放。所以要求他們十點入睡,實在是違反生理機制,而褪黑激素停留在青少年體內的時間也比成人久,所以他們早上很難被搖醒。

看了這一段,讓我對兒子多了份同理心,畢竟,強迫貓頭鷹在晚上閉眼休息,實在有點強”鷹”所難。

睡眠對學習的影響

猜猜看「學習後立即入睡」和「學習後繼續做其他事」,哪一種學習效果比較好?答案是「學習後立即入睡」! 真的是連做夢都在學習 ! 簡單的休息片刻也有幫助,非睡眠的休息狀態和睡眠一樣,也有強化學習的效果。晚上ㄧ夜好眠、下午小睡片刻、或一天當中在大自然中散步休息,都是讓學習轉化為長期記憶的重要因素。

為什麼立即入睡有這麼大的效果? 因為學習和睡眠期間的突觸修剪有關,經過修剪的大腦才有空間容納新知,大腦會從當天活動中選擇最重要的訊息,並強化成記憶,然後將不重要的資訊捨棄。因為大腦就像一個有限的容器,如果只是一直往裡面塞東西,很快就到達極限,我們學習的越多,應該也要睡得越多才對。

考試前一定要好好睡一覺

大腦會在睡眠時會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記憶,記憶強化主要發生在睡眠週期的慢波睡眠以及快速動眼睡眠。但是不要以為平常都不用唸書,上床前再唸就好。大腦沒那麼神,如果上床前才學習新知識,效果就打折扣了,上床前的學習最好是拿來複習,才能事半功倍。

睡眠品質低落的影響

如果青少年無法獲得充足的睡眠,不但讓身體和思緒感到疲憊,甚至可能導致憂鬱、肥胖、心血管疾病。根據研究,睡眠品質不佳的青少年,通常也會更容易吃油炸、甜食、喝更多的汽水和含咖啡因的飲料,體能活動的時間也較少,但卻花更多的時間在看電視和打電腦。

作者的建議

因為睡眠如此重要,作者建議我們:

  • 把電腦/電視搬離臥房
  • 趕快寫完作業,上床睡覺
    • 回家之後,確認他們有多少功課要做,協助他們做計劃,排定先後順序,需要用到創造力的功課先做
    • 偶爾關心孩子進度,但不要做任何批評
  • 睡覺前做非科技活動,讓身體習慣在同一時間做好休息的準備
  • 床只能用來睡覺,不能吃東西、看電視,甚至是做功課

冒險的潛在危險

青少年比兒童或成人更衝動,更容易冒險和反抗。從進化的觀點,這種反抗是有益的,因為青春期是年輕人即將離開父母的時刻,他們需要去探索世界並學習獨立。

但是青少年處理負面訊息的能力低於成年人,比較沒有辦法不去做危險的事,也比較不像成年人能從錯誤中學習。他們做出瘋狂事的原因,是因為大腦多巴胺的作用,使他們傾向尋求刺激,也比成年人得到更多的獎勵感。但是因為額葉連結還沒完成,所以在認知上無法完全考慮潛在危險。對於獎勵的期待,使他們明知危險存在,仍會衝動行事。

數位產品使用

青春期是擁有高度認知能力與絕佳學習記憶的發展階段,但青少年超強的學習能力也可能導致學習到錯誤的事。任何學習,無論好壞,都能刺激多巴胺的產生,這對大腦來說,就是一種獎勵作用。只要稍微刺激,就能讓大腦產生更多刺激的渴望。而這樣的過度學習,其實就是一種成癮。

網路成癮和藥物成癮一樣,都是大腦的獎勵機制在作祟,而青少年對這些成癮誘惑的抵抗力本來就比較弱。如果是適量時間的遊戲,就像閱讀、其他的大腦刺激一樣,也能讓大腦的某些區域發展出卓越技能,尤其是負責處理工作記憶與空間技巧的區域。但如果青少年對電子遊戲過度沈溺,甚至到了除了打電動之外不做其他活動的地步,這就變成一種成癮,也對大腦產生立即性與長期性的負面影響。

除了成癮之外,沈迷網路還會造成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。即使每天只玩一個小時或以上,都會讓青少年出現更多、更嚴重的ADHD症狀,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也更明顯。

作者的建議

我們已經不可能回到沒有數位產品的世界,但我們可以暫時離開,即使一天只是幾小時或幾十分鐘都好。

  • 將電腦移出孩子房間,改放在能看見他們行為的客廳。
  • 用電腦軟體輔助監控孩子瀏覽的網站,並限制他們登入某些網站。
  • 和孩子溝通,了解他們在網路上的行為,喜歡哪些網站,多在哪時上網?
  • 避免用處罰解決問題,幫助他們保持生活與課業的平衡。

結語

這本書有意義的地方在於,作者除了具備專業知識,讓我們了解青少年因為大腦生理上的特殊性,導致的行為與思考方式。同時,她也是兩個高中生、大學生的媽媽,因此書中信手拈來的故事分享,很多都是兩個青少年或他們的同學曾經發生過的事。在書的最後章節,作者給了我們一些忠告,我覺得很感動,也有點後悔沒有早點看到,畢竟這本書我已經買了一年多,還好愛與家庭永遠不嫌晚。以下匯總作者的忠告:

  • 青少年的自我成長和發展學習,必須還是靠自己,這是父母無法也不應該代勞的。
  • 確保自己能冷靜的理解和討論青少年的「不幸」事件。
  • 強調青少年生活中的正向層面,鼓勵他們嘗試不同活動。讓他們知道,只要需要,你隨時在他們身邊。
  • 可以嘗試用社群媒體或通訊軟體來和青少年溝通,這是他們最重要的交流管道。
  • 儘量和青少年談論事實,在憤怒或不給解釋的狀況下做判斷,只會造成親子疏離。
  • 如果青少年正為了成績落後而煩惱,請介入並幫助他們,一起思考可能原因
    • 孩子不在乎:是因為想要更獨立?有其他困擾的事?同儕影響?
    • 孩子也覺得沮喪:詢問他們覺得用現在的讀書方法是否有效率。想辦法從孩子口中問出解決方案,這是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  • 盡可能隨時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,因為你想賦予孩子們力量,幫助他們了解到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時光,也是充滿機會的時刻。妳的生活壓力與混亂時刻越少,他們的壓力和混亂也越少。
  • 你不必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,只需要了解他們生活中發生了哪些事,你對他們的世界越了解,才能提供更好的建議,也才能訂立界線和限制。
  • 你和孩子是一個團隊,你是他們最重要的榜樣。你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、如何面對挑戰,對他們來說,都是一種學習經驗,所以盡可能分享,但不要給他們太多壓力。

PS. 最前面引文,馬克吐溫的這句話:「當我還是14歲男孩時,我覺得父親非常無知⋯⋯但是當我到了21歲時,我才發覺他在7年內成長了那麼多。」給14歲的兒子看,問他感想,他說我還沒到21歲,不知道到時候會怎麼想?!暈😵,青春期孩子,不可小覷!

在〈“青春期的腦內風暴:衝動易怒、難溝通、陰陽怪氣的青春期”〉中有 3 則留言

  1. 個人見解
    青春期主嘗試 如何控思想 動作的所有權
    從發展角度來看 這是進入最強的階段 25~50的準備
    但人類創造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不像其他生物只要強就夠了
    一直追求 一直追求前方
    到了50 又反過來了 身體各項機能衰退 再度投降
    醫療 也只能輔助或減輕 無法完全消除衰退的痛苦

  2. 怎麼辦⋯突然覺得青春期無法控制情緒的起伏和衝動的行為⋯和更年期好像喔😱

    1. 是不是!我也是這種感覺,可能我們還停留在青春期啦,哈哈哈😄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