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歲的人生戰略(3) – Z 世代怎麼工作?怎麼生活?

終於來到 Z世代的人生地圖。在《100歲的人生戰略》這本書裡,為了讓我們能對超長壽命的下一代有所想像,倫敦商學院的兩位作者,假設了一位 1998年出生的珍。他們認為她不可能複製父母輩的吉米,過著3.0版的人生,所以直接為珍設計了4.0版和5.0版。珍的人生很可能是我的小孩要過的日子,真好奇他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?

珍的 4.0版人生:不斷學習新知

如果珍仿照吉米,她的 4.0版人生是不是需要工作一輩子?依據作者的試算,如果珍希望退休後的生活費是退休前的五成,而且她能存下14%的薪水,那麼她必須工作到80歲才能達成目標。

依據他們的估算,珍在2019年開始工作,接下來的六十年,因為人工智慧科技,不管技術含量高低,只要是例行性的工作就會持續消失。但光靠在職進修,恐怕無法應付新時代所需,所以珍必須投入大量時間,持續培養新能力。

所以他們預測珍必須重新規劃可支配時間,挪出週末和假期,不斷學習新知。他們也預測,等珍30幾歲,也就是十年後,週休三日、四日將成為吸引人的工作選項,讓人們可以在將近六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保持活力。

4.0版的人生需要不斷培養新技能,而週休三、四日可以讓珍放鬆,兼顧友誼與家庭。或許對珍來說,這也算是不錯的人生。然而,如果珍善於轉型,可以擁有更多元的未來。

珍的 5.0版人生:自由選擇順序的多階段人生

作者在書中預言,未來將會出現更多的人生階段,目前已知的是「18歲-30歲」這個新階段。因為壽命與就學時間拉長,使得18-30歲的族群,成為青春期過後的一個特殊族群。他們不像上一代那麼循規蹈矩,轉而尋找其他新的生活方式。

2019年的珍-探索自我的後青春期

20歲的珍知道自己可能會活到100歲,所以她大學畢業取得現代史學位後,決定先給自己一段探索之旅。這段時間她走訪各大洲,認識不同的人,替自己的轉型資產打下良好基礎。

她到阿根廷和智利,認識拉丁美洲文化,也在當地花三個月參加密集語言課程,取得證書。此外,她對街頭美食的快閃攤販很有興趣,因此她接洽了幾個城市的慶典主辦單位,了解如何加入這個行業。

回英國後,她依舊跟拉丁美洲的朋友保持聯繫,還會輸入當地的慶典用品,替朋友舉辦富南美風情的生日派對。

2026年的珍-累積多元人脈的無形資產

28 歲的珍,很想自己創業。她和幾個朋友一起開公司,成為獨立生產者,專做舉辦街道慶典的活動,不過她還賺不到錢。幸好她碰到珊,教她怎麼做生意,幫她牽線,也說服她財務眼光要放遠。

珊教她在網路上打造活潑有趣的虛擬形象,使得她每週的部落格文章都吸引大批粉絲。珍也經營了臨時攤販的線上社群,成功擁有了超高人氣,她也開始把觸角延伸到其他國家。

這時候的珍,還沒有積累太多有形資產。因為這段期間,重點在於累積無形資產:給自己選項、培養技能、建立人脈、營造口碑,累積長壽生活所需的各種能力。

和祖父輩的傑克不同,珍在四處遊歷時結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,這些友誼成為日後的關鍵,讓她有能力打造轉型資產,多元人脈在她的人生定位上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她具備創新實驗精神,利用科技展示經驗,打造網路口碑。持續的知識技能學習,讓她找出自己擅長什麼,在自己能掌控的環境下喜歡什麼,不讓大企業的官僚規定,支配自己的人生。

作者說:「對珍這世代的人而言,網路知名度和學校文憑一樣重要。」

2033年的珍-開始累積有形資產

35歲的珍,她知道接下來十年必須整頓財務。畢業之後,她的注意力都放在打造無形資產和享受人生,現在到了該替長壽人生做好財務準備的時刻了。

因為她在網路上的名聲吸引了大企業,他們認為她擁有豐富的美食和娛樂產業資歷,有人脈,也有能力抓住客戶的新需求。有一家著名的食品公司希望珍能協助朝向網路發展的他們,到各地舉辦美食展。

珍跟祖父輩的傑克不同,不是在大學一畢業就進入企業。作者的假設是,到了2033年,越來越多公司將不倚靠內部的升遷管道,而是直接在外部尋找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。

35歲的珍為了適應企業文化,費了一番力氣,因為她覺得他們做決策的速度實在太慢。不過她知道這個階段她必須累積有形的財務資產,所以決心撐下去。

因此珍的專業名聲,由原先擅長的新創公司擴大為跨國企業的人才。她與各地的非政府組織 (NGO) 加強聯繫,也和參與永續及運輸問題的農夫合作,在部落格上撰寫永續供應鏈的文章,也受邀擔任相關研討會的講者。

在無形資產方面,珍積極和朋友維持友誼。也在37歲時終於定下來,生了一對兒女。

2041年的珍-不同的人生選項,為了轉型上學去

在公司待了10年之後,45歲的珍開始厭倦了,新來的執行長和他的團隊,讓珍覺得自己的職位應該就停在這裡了,所以她急著探索新的選項,她辭職了。

珍再度面臨人生交叉口,她應該像以前一樣開公司接案,還是留在企業界?她清楚接下來幾年,正是賺錢的黃金期,為了增加收入,珍決定成為人力仲介顧問。但她發現她雖有商業資歷,卻不夠了解人性心理。接下來兩年,她參加線上課程,取得「職場心理學」大學文憑,為獵人頭公司的職務做準備。

2046年的珍-轉型成功

48歲的珍展開人力仲介顧問的事業,接下來的十多年她很努力讓自己成功,累積財富。到了60歲她被網羅為某大企業的常務董事。此時她轉向成為其他人的導師,協助他們獲得專業人脈。

2068年的珍-尖峰人生,休息一下

珍現在70歲了。這些年下來,在財務上她累積了不少資產,她在考慮應該繼續累積,或者休息一下,挪出時間給自己?畢竟過去二十年的忙碌,她和朋友、另一半的關係疏離不少,健康也走下坡。最後她決定跟先生四處旅遊。

2070年的珍-充飽電的混合型工作組合

休息了兩年的珍,感覺自己再度充飽電,雀躍的想進入下一工作階段。但她不想像之前一樣整天工作,扛著沉重的責任。

這時候之前累積的人脈幫了大忙,沒多久她就接到四個專案,包括協助拉丁美洲街童的國際慈善機構、擔任地方上中型零售企業的非執行董事,以及地方上的治安法官,這些工作每週都各花她一天的時間。

這時候的珍,工作組合隨時間變化,混合慈善事業、社會公益事業與企業活動。她到了85歲退休,閒暇帶孫子、曾孫出去玩,每年也會再回到南美,造訪這個影響她一生的地方。

珍要存多少錢?

作者認為珍一直工作到85歲,所以倒是不用存太多退休金。不過她得替兩個轉型期存錢,而且她畢業之後花了很長時間探索自我,一路到35歲左右,才真正開始賺錢。假設她在畢業那幾年雖然沒存到錢,但也自給自足,沒有負債,作者算出珍每年要存下10.9%的收入,才能在過渡期以及退休後,擁有退休前五成的生活費。

珍和上一輩的吉米哪裡不一樣?

  1. 保持活力:要在超級長壽的人生當中保持活力,非常不簡單。所以作者幫珍安排了兩個跳脫原來生活的階段,並安排她利用時間充電與轉型,那兩個階段正是補充無形資產和好好轉型的大好機會。
  2. 探索我是誰:人生與職涯分為更多階段之後,我們必須清楚自己是誰,才能過得不迷惘。當珍在人生早期有機會探索自我,了解自己是誰,重視什麼之後,後續的每一段的轉型都是有意義的。她可以依據人生的中心思想,連結自己的過去和未來,降低轉型風險。
  3. 伴侶的支持:在珍需要轉型改變時,有另一半的支持,反之亦然。在對方需要時,輪流犧牲與奉獻,讓人生中的高低起伏能平穩渡過。
  4. 財務和收入變動大:珍的多重階段人生,混合了探索期、工作期、轉型期、再工作期、再轉型期等各階段,在累積資產時,不僅得存退休金房貸,還得替低收入的轉型期預備存糧。她的收入與財富不像上一輩是一條左下右上的斜線,而是一條上下起伏,忽高忽低的曲線。

作者說他們之所以做出傑克、吉米、珍三個世代的各種假設,目的不是讓我們模仿,畢竟多重階段式的人生有各種可能的排列組合。5.0版的人生,提供更多自由選擇的人生階段,順序安排因人而異,也有各自的風險和後果。每個人都得依據想過的生活,打造自己的未來。不論哪個年齡層的人,都必須留住屬於年輕世代的特徵:

保留青春期特色:適應力與可塑性強

邁向高齡化,社會關注的焦點,通常是老化議題。但作者認為,長壽應該是「延長青春期」。他們請我們觀察祖父母那一代,十六七歲人的照片,表情嚴肅,看起來多像是經歷風霜;再看1950年代的十六七歲人的照片,風格就年輕很多。對比今天的二三十歲人的照片,也有類似的回春現象;今天二三十歲人的臉,跟1950年代青春期的臉看起來差不多,無憂無慮,沒有老氣橫秋的氣質。

不僅如此,作者還強調不管幾歲的人,都可以表現得跟年輕人一樣,發揮彈性和可塑性,放下成人的保守觀點、固定習慣與例行公事心態,過著多階段的新型人生。

充滿玩心、即興發揮:

吉米的組合性工作是,改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,每一份工作都充滿意義。而珍,年輕時在拉丁美洲的自我探索、45歲轉型期回歸小孩與父母、60歲回頭造訪南美,70歲又重啟趣味的工作組合。

他們在人生不同時期充滿玩心、即興發揮,不受全職工作束縛。他們不是在玩,而是 用玩心做事,把部分時間用在「四處晃蕩」,作者借用了小提琴家納曼諾維奇的話,我很喜歡這段話,分享給大家:

「四處晃蕩」是指不走路,改成蹦蹦跳跳;選擇風景優美的那條路,不挑能以最快速度抵達終點的路;關心過程,而不關心結果。「四處晃蕩」是指恣意揮霍,不精打細算。

作者說珍在部分人生四處闖蕩,實驗各種組合,開心的從經驗中學習。不問為什麼,也不問立即能得到什麼好處,給自己空間,聽從直覺。靠即興發揮的方式,化直覺為行動。而這就是新型人生階段帶來的禮物。

願意嘗試新事物

新型人生階段,常會有新的行動機會,經由「做中學」的體驗,作者鼓勵大家要多方嘗試、用心觀察自己的感受。面對沒有一定結果的可能性,有時多少得完全割捨過去,脫離日常生活與日常經驗。

有些人是「尋找者」,他們一開始追尋就知道目的地,在出發前會問自己:我是誰?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?我在乎什麼?

另一些人沒有想那麼多,他們是「冒險者」。除了覺得探索很有趣之外,他們並沒有想達到什麼特定目標,也就是前面提到的「四處晃蕩」。以珍來說,她在探索南美時,看到別人怎麼生活,也因此有機會反思自己的價值觀、人生的優先順序,同時也拓展了多元的人際關係,為她的人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。

這本書是2016年出版,我在閱讀的時候,一直覺得人算不如天算。作者為珍規劃了大學畢業2019年到阿根廷、智利探索自我,但事實上,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,珍真的能在南美完成她的探索之旅嗎?還是她改變航道,做了別的探險?

儘管沒料到疫情出現,長遠來看,我覺得這本書提出的長壽世代,多元多階段的組合人生,並不是遙遠的未來,而是現在進行式,很多人已經不再走三階段人生了。新的職涯或工作型態,一面讓我覺得「哇!這樣也可以喔?!」,一面又讓我覺得「哇!好棒!這樣也可以!」好期待看到更多的吉米或珍,走出更繽紛更多元的道路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